《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絡 > 設計應用 > 光纖技術進展及其發展趨勢
光纖技術進展及其發展趨勢
OFweek光通訊網
摘要: 回顧了光纖的發展歷程及國內外光纖生產與應用情況,最后闡述了當前國際的光纖前沿技術。
Abstract:
Key words :

  摘要:回顧了光纖的發展歷程及國內外光纖生產與應用情況,最后闡述了當前國際的光纖前沿技術。

  0 前言

  自從1966年高錕博士提出了光纖通信新設想以來,光纖通信獲得了飛速發展:光纖通信業務從最初的簡單電話語音業務發展到復雜的數據傳輸業務;光纖通信技術從數據傳輸技術發展到圖像視頻傳輸技術;光纖通信系統從單波長通信系統發展到密集波分復用通信系統;光纖通信技術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創造了一個全新的信息社會和高效融通的國際園地。1989年建成的第一條橫跨太平洋海底光纜通信系統拉開了海底光纜通信系統的建設序幕,促進了全球通信網的建設與飛速發展,迅速拉近了人類的空間距離,地球也從此變成了宇宙中一個較小的“地球村”。

  1 單模光纖種類與發展進程

  光纖是光纖通信的基礎與核心傳輸媒質,光纖技術繼續與呈指數趨勢增長的系統容量需求同步發展。按照ITU-T標準,單模光纖從最初的G.652光纖發展到今天的G.657光纖,表1展示了單模光纖的種類與標準發展進程。

ITU-T單模<a class=光纖標準種類與標準一覽表" height="173" src="http://files.chinaaet.com/images/20111129/1b5e5fab-33e3-4aca-b569-51e9631ffb14.jpg" width="350" />

圖1  ITU-T單模光纖標準種類與標準一覽表

  表1中的單模光纖,G.653、G.654、G.656 3類光纖在當前通信網絡中基本不使用,G.655單模光纖有少量使用。G.652 D單模光纖是當前光纖通信網絡的主流光纖,而G.657單模光纖的應用需求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下面就這2種光纖進行重點闡述。

  1.1 G.652單模光纖的發展

  1984年,原CCITT發布了G.652標準的第一版。20多年來,G.652光纖一直是全球光纖市場的主流產品,甚至被稱為標準單模光纖或者常規單模光纖。即使是這種老牌產品,近幾年來也有了很大發展,其技術發展的主要趨勢是拓展工作波長范圍,針對MAN、FTTx開發適用的新型光纖,如低水峰光纖、單-多模復合光纖、高傳輸功率單模光纖、超低損耗單模光纖等。

  1.1.1 低水峰光纖的發展

  1998年,美國朗訊(OFS)公司首先推出了低水峰光纖。繼OFS之后,國內外又有多家公司推出了同類產品。低水峰光纖已經成為今后光纖發展的熱點之一。2000年,該光纖被納入ITU-T G.652標準,即G.652 C;在2003年版本中,增加了G.652 D。

  2003年3月,美國康寧在宣布以其低水峰光纖(SMF-28e)取代普通單模光纖(SMF-28)作為其標準光纖產品的同時,也宣布了對SMF-28e若干項產品指標的提升。在IWCS-2004會議上,日本住友報道了所研制的新型抗彎曲低水峰光纖。該光纖的主要技術特點是特別抗彎曲:在1625nm可將允許的長期彎曲半徑減小到7.5mm,僅為標準/常規產品指標的1/4;當瞬時彎曲半徑減小到5mm時,在1625nm引起的彎曲損耗為0.05dB/圈,僅為常規產品指標的1/20。在2005年7月,Draka Comteq''''s公司宣布推出適合接入網、分配網應用的BendBright光纖。該光纖在1310~1625 nm范圍可將允許的彎曲半徑減小到常規單模光纖的1/2,為15mm,其他特性不變??墒褂酶o湊的連接盒、機架、接入端機。該光纖符合ITU-T G.652D標準,與其他常規單模光纖,包括該公司的ESMF完全相容。在2006年3月6日美國Anaheim舉行的OFC/NFOEC會議上,OFS介紹了該公司的新型光纖:AllWave FLEX Zero Water Peak(ZWP)single-mode fiber。該光纖是第一款具有出色彎曲特性的零水峰G.652D光纖,是為FTTH、企業網絡以及其他任何可能遭遇小彎曲直徑的應用場合而設計制造的。該光纖在1260~1625 nm的全部可用波長范圍內保持非常低的彎曲損耗,可以彎成20mm的光纖圈,該圈在1625nm引起的附加損耗<0.5dB,在1550nm引起的附加損耗<0.2dB,比CSMF的彎曲特性好5倍。該光纖的微彎特性也比CSMF的好2倍,因此,有助于改善高應力、低溫環境的光纜性能。

  1.1.2 單-多模復合光纖的發展

  澳大利亞比瑞利和意大利比瑞利公司分別在IWCS-2002會議上發表論文,介紹其研制的單-多模復合光纖以及利用該光纖進行的傳輸試驗。該新型多用光纖的主要優點是:在850nm波長,衰減比各種多模光纖都低,模帶寬比傳統多模光纖的高;系統易于向SMF升級。該光纖在850nm的最低模帶寬>1000MHz·km;在850nm的衰減系數典型值為1.8dB/km。長飛公司在2003年介紹了該公司研制的單-多模復合光纖。通過將匹配包層型單模光纖的SI折射率分布改成GI分布,該新型光纖在850nm的帶寬提高到2056.35MHz·km,在1Gbit/s速率的傳輸距離達到3km;在10Gbit/s速率的傳輸距離達到300m。以上光纖仍符合常規單模光纖標準。

  1.1.3 開發高傳輸功率單模光纖

  康寧公司在2004年OFC會議上推出了一種高傳輸功率單模光纖:NexCor fiber。通過改進光纖設計,該新型光纖的受激布里淵散射(SBS)閾值與其他G.652光纖相比提高了3dB,從而使可容許的注入功率增大了1倍,其他指標符合標準單模光纖特性。在FTTH網絡中利用該新型光纖,可擴大網絡覆蓋的用戶數目,從而降低了每個用戶分攤的成本。

  1.2 G.657單模光纖的發展

  FTTx是推動光纖需求的動力和光纖市場恢復強勁的希望,光纖業界對FTTx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熱情日益高漲。在這種形勢下,ITU-T 第15研究組于2006-10-30—11-10在瑞士日內瓦召開了SG15 2005—2008研究期第4次全會,這次全會除了對多項光纖光纜標準進行了修訂之外,在光纖光纜標準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成果就是通過了G.657新標準,該新標準為《Characteristics of a Bending Loss Insensitive Single Mode Optical Fibers and Cables for the Access Network》,可見各個國家都對FTTx市場充滿信心,并寄予厚望。

  2009年11月,ITU-T正式通過了G.657單模光纖標準。G.657分為G.657 A和G.657 B,G.657 A與G.652后向兼容,適用于O、E、S、C和L波段(1260~1625 nm波長范圍),其傳輸特性和光學特性的技術要求同G.652 D相似,主要區別在于稍小的模場直徑與較好的彎曲損耗特性。G.657 B光纖不強調其與G.652光纖的兼容性,而是突出其強烈的抗彎曲性能。

  摘要:回顧了光纖的發展歷程及國內外光纖生產與應用情況,最后闡述了當前國際的光纖前沿技術。

  0 前言

  自從1966年高錕博士提出了光纖通信新設想以來,光纖通信獲得了飛速發展:光纖通信業務從最初的簡單電話語音業務發展到復雜的數據傳輸業務;光纖通信技術從數據傳輸技術發展到圖像視頻傳輸技術;光纖通信系統從單波長通信系統發展到密集波分復用通信系統;光纖通信技術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創造了一個全新的信息社會和高效融通的國際園地。1989年建成的第一條橫跨太平洋海底光纜通信系統拉開了海底光纜通信系統的建設序幕,促進了全球通信網的建設與飛速發展,迅速拉近了人類的空間距離,地球也從此變成了宇宙中一個較小的“地球村”。

  1 單模光纖種類與發展進程

  光纖是光纖通信的基礎與核心傳輸媒質,光纖技術繼續與呈指數趨勢增長的系統容量需求同步發展。按照ITU-T標準,單模光纖從最初的G.652光纖發展到今天的G.657光纖,表1展示了單模光纖的種類與標準發展進程。

ITU-T單模光纖標準種類與標準一覽表

圖1  ITU-T單模光纖標準種類與標準一覽表

  表1中的單模光纖,G.653、G.654、G.656 3類光纖在當前通信網絡中基本不使用,G.655單模光纖有少量使用。G.652 D單模光纖是當前光纖通信網絡的主流光纖,而G.657單模光纖的應用需求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下面就這2種光纖進行重點闡述。

  1.1 G.652單模光纖的發展

  1984年,原CCITT發布了G.652標準的第一版。20多年來,G.652光纖一直是全球光纖市場的主流產品,甚至被稱為標準單模光纖或者常規單模光纖。即使是這種老牌產品,近幾年來也有了很大發展,其技術發展的主要趨勢是拓展工作波長范圍,針對MAN、FTTx開發適用的新型光纖,如低水峰光纖、單-多模復合光纖、高傳輸功率單模光纖、超低損耗單模光纖等。

  1.1.1 低水峰光纖的發展

  1998年,美國朗訊(OFS)公司首先推出了低水峰光纖。繼OFS之后,國內外又有多家公司推出了同類產品。低水峰光纖已經成為今后光纖發展的熱點之一。2000年,該光纖被納入ITU-T G.652標準,即G.652 C;在2003年版本中,增加了G.652 D。

  2003年3月,美國康寧在宣布以其低水峰光纖(SMF-28e)取代普通單模光纖(SMF-28)作為其標準光纖產品的同時,也宣布了對SMF-28e若干項產品指標的提升。在IWCS-2004會議上,日本住友報道了所研制的新型抗彎曲低水峰光纖。該光纖的主要技術特點是特別抗彎曲:在1625nm可將允許的長期彎曲半徑減小到7.5mm,僅為標準/常規產品指標的1/4;當瞬時彎曲半徑減小到5mm時,在1625nm引起的彎曲損耗為0.05dB/圈,僅為常規產品指標的1/20。在2005年7月,Draka Comteq''''s公司宣布推出適合接入網、分配網應用的BendBright光纖。該光纖在1310~1625 nm范圍可將允許的彎曲半徑減小到常規單模光纖的1/2,為15mm,其他特性不變。可使用更緊湊的連接盒、機架、接入端機。該光纖符合ITU-T G.652D標準,與其他常規單模光纖,包括該公司的ESMF完全相容。在2006年3月6日美國Anaheim舉行的OFC/NFOEC會議上,OFS介紹了該公司的新型光纖:AllWave FLEX Zero Water Peak(ZWP)single-mode fiber。該光纖是第一款具有出色彎曲特性的零水峰G.652D光纖,是為FTTH、企業網絡以及其他任何可能遭遇小彎曲直徑的應用場合而設計制造的。該光纖在1260~1625 nm的全部可用波長范圍內保持非常低的彎曲損耗,可以彎成20mm的光纖圈,該圈在1625nm引起的附加損耗<0.5dB,在1550nm引起的附加損耗<0.2dB,比CSMF的彎曲特性好5倍。該光纖的微彎特性也比CSMF的好2倍,因此,有助于改善高應力、低溫環境的光纜性能。

  1.1.2 單-多模復合光纖的發展

  澳大利亞比瑞利和意大利比瑞利公司分別在IWCS-2002會議上發表論文,介紹其研制的單-多模復合光纖以及利用該光纖進行的傳輸試驗。該新型多用光纖的主要優點是:在850nm波長,衰減比各種多模光纖都低,模帶寬比傳統多模光纖的高;系統易于向SMF升級。該光纖在850nm的最低模帶寬>1000MHz·km;在850nm的衰減系數典型值為1.8dB/km。長飛公司在2003年介紹了該公司研制的單-多模復合光纖。通過將匹配包層型單模光纖的SI折射率分布改成GI分布,該新型光纖在850nm的帶寬提高到2056.35MHz·km,在1Gbit/s速率的傳輸距離達到3km;在10Gbit/s速率的傳輸距離達到300m。以上光纖仍符合常規單模光纖標準。

  1.1.3 開發高傳輸功率單模光纖

  康寧公司在2004年OFC會議上推出了一種高傳輸功率單模光纖:NexCor fiber。通過改進光纖設計,該新型光纖的受激布里淵散射(SBS)閾值與其他G.652光纖相比提高了3dB,從而使可容許的注入功率增大了1倍,其他指標符合標準單模光纖特性。在FTTH網絡中利用該新型光纖,可擴大網絡覆蓋的用戶數目,從而降低了每個用戶分攤的成本。

  1.2 G.657單模光纖的發展

  FTTx是推動光纖需求的動力和光纖市場恢復強勁的希望,光纖業界對FTTx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熱情日益高漲。在這種形勢下,ITU-T 第15研究組于2006-10-30—11-10在瑞士日內瓦召開了SG15 2005—2008研究期第4次全會,這次全會除了對多項光纖光纜標準進行了修訂之外,在光纖光纜標準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成果就是通過了G.657新標準,該新標準為《Characteristics of a Bending Loss Insensitive Single Mode Optical Fibers and Cables for the Access Network》,可見各個國家都對FTTx市場充滿信心,并寄予厚望。

  2009年11月,ITU-T正式通過了G.657單模光纖標準。G.657分為G.657 A和G.657 B,G.657 A與G.652后向兼容,適用于O、E、S、C和L波段(1260~1625 nm波長范圍),其傳輸特性和光學特性的技術要求同G.652 D相似,主要區別在于稍小的模場直徑與較好的彎曲損耗特性。G.657 B光纖不強調其與G.652光纖的兼容性,而是突出其強烈的抗彎曲性能。

  G.657 A又分為A1和A2 2類,其顯著區別在于A2類光纖具備較好的抗彎性能,其彎曲半徑達到7.5mm,而A1類光纖的彎曲半徑為10mm,兩者在彎曲損耗方面的具體指標如表2所示。

G.657A類單模光纖的宏彎損耗指標對比

圖2  G.657A類單模光纖的宏彎損耗指標對比

  G.657 B又分為B2和B3 2類,其顯著區別在于B3類光纖具備較好的抗彎性能,其彎曲半徑達到5mm,而B2類光纖的彎曲半徑為7.5mm,兩者在彎曲損耗方面的具體指標如表3所示。

G.657B類單模光纖的宏彎損耗指標對比

圖3 G.657B類單模光纖的宏彎損耗指標對比

  G.657光纖中,A2類光纖由于與G.652 D光纖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并具有較強的抗彎曲性能,因此,當前國內使用的彎曲不敏感光纖中主要是G.657 A2光纖。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由于各個廠家采用了不同的抗彎曲技術,如康寧采用空氣微孔實現良好抗彎性能,PCVD工藝企業采用深下陷包層技術實現良好抗彎性能,每個光纖生產企業的波導結構差異較大,不同結構的光纖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兼容性,因此,當前光纖通信網絡只是小范圍內小批量地進行G.657光纖的應用,主流還是G.652 D光纖。

  2 多模光纖的發展

  隨著互聯網業務的高速發展,信息社會對帶寬的需求與日劇增。為了充分利用骨干網帶寬,人們采用密集波分復用(DWDM)技術,但是接入網的低帶寬連接使得網絡中的瓶頸問題逐漸突出。因此,10Gbit/s以太網技術應運而生,它解決了低帶寬接入、高帶寬傳輸的瓶頸問題,兼容現有局域網技術,減少網絡復雜性。同時,850nm波長的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VCSEL)以及光收發模塊的開發和應用,大大降低了網絡的運行成本。采用多模光纖與廉價激光器組成的以太網寬帶網絡,其組網成本比單模光纖組網成本大大降低,因此,10G以太網得到了飛速發展,最近出現了40Gbit/s的傳輸試驗。同時,FTTH的廣泛應用促進了多模光纖市場的迅速增長,也加速了新型多模光纖的技術進步。

  早在2005年1月21日,康寧公司就宣布推出改進型的激光器優化的多模光纖(InfiniCor eSX+fiber),該光纖是一種50/125-LOMMF,主要目標是用于10GbE,在850nm(10Gbit/s)串行傳輸距離超過300m。也可以用于LAN、SAN以及在交換局、數據中心的高速平行互連等。2006年2月,eSX+fibre在850nm(10Gbit/s)串行傳輸距離延長到了550m。康寧當前有4種50/125-LOMMF產品,它們在10G以太網的傳輸距離分別是82、150、300、550 m。對于達到300m的10G-LOMMF,其價格是標準MMF的1.5到1.8倍;對于eSX+fibre,其價格再增加1.5到2.5倍。

  2007年7月,ITU-T發布了多模光纖新標準《用于光接入網的50/125μm梯度折射率分布多模光纖光纜特性》(G.651.1)。該標準規定的光纖是眾所周知的G.651光纖的改進型,打算用于光接入網系統或FTTx,在850nm波長1Gbit/s 以太網系統傳輸鏈路長度達到550m。該標準規定的光纖保留了G.651的許多特性,但是,制造容差更加嚴格,傳輸特性的要求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時,也改善了柔韌性,易于FTTx環境的安裝。表4列出了G.651.1與G.651特性的對照。

G.651.1與G.651特性的對照

圖4 G.651.1與G.651特性的對照

  從表4可以看出該標準突出了如下2點。

  a)更強調了光纖的彎曲損耗特性,明確規定在彎曲直徑30mm,2圈彎曲情況下的彎曲損耗要小于或等于1dB。

  b)不僅提高了傳輸帶寬要求,而且對多模光纖的色散特性作了進一步的具體要求:零色散波長λ0要求為1295~1340 nm;對零色散斜率進行了分段要求,對于1295≤λ0≤1310 nm的多模光纖,其最大零色散斜率S0max≤0.105ps/nm2/km,對于1310≤λ0≤1340 nm的多模光纖,其最大零色散斜率S0max≤375×(1590-λ0)×10-6。

  采用多模OM1光纖,在速率為1Gbit/s時,1000BASE-SX的傳輸距離為550m;采用OM3光纖,在速率為10Gbit/s時,其傳輸距離縮短為300m,采用OM4光纖,40G和100GEBASE-SR產品的傳輸距離縮短為150m。因此,隨著多模傳輸速率的提高,OM3光纖的需求越來越大,而OM4光纖也逐漸進入了應用。

  高速增長的寬帶需求和寬帶接入技術的發展共同推進了新型廉價激光模塊的商用化,這將推動低成本、高帶寬、彎曲性能好的新型寬帶多模光纖的應用??梢灶A見,新型寬帶多模光纖可能是FTTx、高速以太網、本地局域網、樓宇網等寬帶接入網絡的市場主流產品。

  3 我國光纖制備工藝技術的發展歷程

  1974年,郵電部批準成立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光通信研究室。1976年,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研制出可供系統聯試用的石英光纖,并成功進行一路黑白電視的傳送試驗。隨后,我國在武漢、上海、天津、北京4個城市建成了光纖通信實驗工程和“七五”期間的一系列國家光纖通信示范工程,當時采用的光纖及預制棒大都是我國自己制造的。

  我國加強了光纖的自主創新研究與產業化發展,光纖預制棒制造技術與設備研究及產業化等方面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1990年,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光纖預制棒核心制造設備——等離子體化學氣相沉積(PCVD)國產化設備在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研制成功,并投入光纖預制棒的生產,實現了民族光纖技術質的突破,首次實現多模光纖芯棒與單模光纖芯棒的制造。

  1992年,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參與組建的長飛光纖光纜有限公司投入光纖的生產,當時其光纖光纜的產銷量分別為5萬km和5000皮長公里的設計能力。

  1998年,引進日本VAD技術,成立了杭州富通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VAD光纖預制棒制造技術。

  1999年,江蘇法爾勝光子有限公司,形成了MCVD+OVD二步法的規模生產光纖預制棒技術。

  1999年,成立特恩馳(南京)光纖有限公司,形成了MCVD光纖預制棒制造技術。

  2002年,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PCVD+OVD的混合工藝制造光纖預制棒的技術。

  2011年,烽火通信光棒合資公司的單模光纖預制棒正式投產,其預制棒裝備屬于第八代VAD,工藝速率為當前國際領先水平。一期產能300t,折合光纖1000萬km,二期產能500t,折合光纖1600萬km。

  經過30余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擁有了國際流行的全部4種芯棒技術(MCVD/PCVD/OVD/VAD),全部4種外包層技術(RIT/OVD/RIC/等離子噴涂);并具備了低水峰光纖及預制棒制造技術的大規模生產能力,形成了如下光纖預制棒的核心技術。

  a)光纖芯棒的制造工藝技術:烽火通信具備了單模芯棒、多模芯棒、特種光纖芯棒;長飛開發了PCVD制備芯棒的工藝技術;富通創新地開發了全合成外沉積技術;亨通自主開發了VAD芯棒制備工藝技術;法爾勝開發了全火焰水解法制棒技術。

  b)高速率與大尺寸光纖外包層技術:從傳統的套管法(RIT)發展到RIC工藝,烽火通信和長飛的預制棒直徑達到150~180 mm,單棒拉絲長度達到2000~3500 km,富通、亨通和法爾勝的單棒拉絲長度也達到2000km以上。

  c)光纖預制棒設備技術:由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自行設計開發制造MCVD、PCVD設備,發展到富通研制VAD設備,法爾勝還開發出了“單床雙棒”OVD沉積設備,每棒拉絲長度達到1000km以上 。

  4 光纖前沿技術

  4.1 光子晶體光纖技術

  光子晶體光纖(PCF)具備許多獨特而新穎的物理特性,如可控的非線性、無盡單模、可調節的奇異色散、低彎曲損耗、大模場等特性,這些特性是常規石英單模光纖所很難或無法實現的。因此,光子晶體光纖引起了國外科學界的廣泛關注。隨著光子晶體光纖制造工藝技術的進步,光子晶體光纖的各種指標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各種光子晶體光纖新產品應運而生。它不僅應用到常規光通信技術領域,而且廣泛地應用到光器件領域,如高功率光纖激光器、光纖放大器、超連續光譜、色散補償、光開關、光倍頻、濾波器、波長變換器、孤子發生器、模式轉換器、光纖偏振器、醫療/生物傳感等領域。

  光子晶體光纖具有靈活可裁剪色散特性。現已可以制造出色散平坦且具備大有效面積和無盡單模特性的光子晶體光纖。該光纖可以進行40G高速長途傳輸。超高非線性光子晶體光纖非線性系數是常規單模光纖的100倍以上,能夠實現1000nm的超連續光譜,可以為DWDM系統提供光源,節省大量激光光源成本;同時利用非線性實現的波長變化器件,其靈活性是其他非線性光纖器件無法比擬的,可以實現超跨度波長變換。采用非線性光子晶體光纖與差頻技術,可以實現微波通信,其保密功能非常強,美國已經將該新技術應用于軍事領域。采用光子晶體光纖技術制造的大模場摻稀土光子晶體光纖,具備良好的抗熱損傷能力,同時激光光束質量好,空氣形成的內包層數值孔徑較大,大大提高了激光二極管與光纖的耦合效率,實現kW級激光輸出,在大功率切割焊接以及激光打標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利用光子晶體光纖的超高非線性效應,可以實現光速減慢,國外采用三級減速,已經將光通信傳輸系統中光速減慢1個脈沖,國內清華大學采用國產化高非線性光子晶體光纖只一級減速就實現了光速減慢0.5個脈沖,該前沿技術的研究為將來全光通信與存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光子晶體光纖具有普通光纖所不具備的各種新穎特性,其在光器件領域應用遠遠不止這些,光子晶體光纖靈活而善變的新奇特性給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想象與創新的空間,預示著微結構光纖將會在光通信、光器件、光傳感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4.2 多芯光纖技術

  在2011年的OFC/NFOEC2011國際會議上,日本報道了一種7芯光纖,并在該光纖上進行了光傳輸試驗(傳輸速率高達109Tbit/s、傳輸距離達16.8km),并獲得成功。這創造了世界新記錄,刷新了以前最高世界記錄69.1Tbit/s。此次實驗,使用了光纖芯徑間光信號泄漏大幅削減的7芯光纖和光纖連接裝置。在技術上解決了光纖中7芯徑間泄漏的信號互相干涉和光纖芯徑連接時纖芯偏離等技術難題,傳輸試驗取得滿意結果。該試驗研究為未來多芯光纖高容量傳輸提供了新的技術途徑與可能性。

  5 結束語

  由于全球IP流量的急速增長,10G網絡的鋪設量逐漸減少,到2015年,40G和100G網絡線卡市場銷量將逐漸增大。目前,各大網絡運營商在部署40G光網絡系統時,采用的技術有逐漸從DPSK/DQPSK向DP-QPSK轉移的趨勢。傳輸速率和傳輸編碼控制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將會對光纖材料提出新的要求,如100G的高傳輸速率下可能需要更低的PMD的單模光纖。

  面對4G移動通信、三網融合、物聯網與云計算等新一代網絡的高速崛起,光纖將有更大的舞臺與應用前景,未來的新型光纖將會向更加高容量化、功能化與器件化的方向發展。

此內容為AET網站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_欧美小视频在线观看_日韩成人激情影院_庆余年2免费日韩剧观看大牛_91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_国产原创欧美精品_美女999久久久精品视频_欧美大成色www永久网站婷_国产色婷婷国产综合在线理论片a_国产精品电影在线观看_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网址_97在线观看免费_性欧美亚洲xxxx乳在线观看_久久精品美女视频网站_777国产偷窥盗摄精品视频_在线日韩第一页
  • <strike id="ygamy"></strike>
  • 
    
      • <del id="ygamy"></del>
        <tfoot id="ygamy"></tfoot>
          <strike id="ygamy"></strike>
          韩日在线一区| 国产性天天综合网| 国产一区观看| 国产欧美va欧美不卡在线|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色88|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色老大| 1769国内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bt|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印度| 欧美日韩大陆在线| 性欧美精品高清| 欧美尤物巨大精品爽| 91久久国产精品91久久性色| 亚洲午夜激情免费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夜夜大片| 欧美制服丝袜第一页| 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免费| 久久一区二区视频| 国外视频精品毛片| 精品999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 欧美在线亚洲综合一区|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99精品免费网| 亚洲免费观看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熊|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在线免费| 亚洲午夜性刺激影院| 久久丁香综合五月国产三级网站| 国产精品草草| 小处雏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毛片麻豆| 亚洲免费成人|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愉拍| 亚洲激情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 国产女精品视频网站免费| 免费美女久久99|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久| 亚洲黄色成人| 亚洲在线黄色| 91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性色tv|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99精品视频网|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日产精品| 欧美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亚洲激情av| 亚洲少妇自拍| 亚洲成人资源| 一区二区三区黄色| 午夜电影亚洲| 中文亚洲视频在线| 欧美大秀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国产午夜精品美女视频明星a级| 亚洲精品久久| 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免费av成人在线| 欧美在线免费观看亚洲|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级|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三| 精东粉嫩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尤物精品国产第一福利三区| 国产专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尿| 久久亚洲精品欧美| 国产精品久久夜| 亚洲国产精品www|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原神| 亚洲网站啪啪| 国外精品视频| 欧美三级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久久gogo国模裸体人体| 国产欧美在线看| 亚洲大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二区在线| 欧美丰满少妇xxxbbb| 国产一区观看| 欧美日韩mp4| 亚洲综合丁香|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 国产一区 二区 三区一级|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黄色| 久久久亚洲高清| 久久久免费精品|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 夜夜爽www精品| 欧美日韩三区四区| 久久蜜桃香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欧美激情亚洲国产| 亚洲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私人影院| 欧美在线视频a| 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亚洲每日在线| 亚洲综合色激情五月| 尤物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日韩二区|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98午夜| 一区二区三区无毛| 欧美日韩色婷婷| 亚洲最新色图| 亚洲日本无吗高清不卡| 亚洲免费视频成人| 性色一区二区| 99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黄视频| av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黄色精品一二区| 欧美成人免费大片| 亚洲福利免费|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美女| 久热国产精品| 欧美国产大片| 在线看日韩欧美| 亚洲第一精品电影|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小说| 亚洲欧美在线高清| 国内自拍亚洲| 老色鬼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夜色| 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 91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www成人_看片免费不卡| 欧美黑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一区| 国产精品影院在线观看| 国内成人精品2018免费看|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牛牛|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一区| 亚洲福利av| 亚洲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 欧美成人官网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特黄a级高清免费大片a级| 精品盗摄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 亚洲精品一区二| 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久久av黑人|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桃| 国产视频丨精品|在线观看| 男同欧美伦乱| 欧美视频官网| 销魂美女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亚洲二区在线|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视频首页| 欧美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av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福利视频导航| 亚洲一区欧美二区| 欧美在线视频日韩| 一区二区高清| 麻豆成人在线观看| 蜜桃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激情成人中文字幕| 狠狠噜噜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浪潮色综合久久天堂| 国产精品系列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免费观看完整版| 国产精品日日做人人爱|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午夜日韩av| 欧美日韩中文精品| 久久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一区二区| 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免费| 伊人成人开心激情综合网|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va综合人人澡精品| 久久精品久久99精品久久| 午夜精品免费在线| 欧美日韩专区在线| 欧美日本精品|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狠狠入ady亚洲精品经典电影| 欧美激情综合网| 亚洲精品婷婷|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经典一区| 欧美精品一二三|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视频| 噜噜噜91成人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毛片大屁完整版| 日韩午夜激情|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忘忧草|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一区二区| 欧美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毛片a∨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综合| 国外成人免费视频| 老色批av在线精品| 欧美va天堂在线| 欧美韩国日本综合| 久久免费午夜影院| 国产欧美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欧美一区二区女人| 在线观看欧美日韩国产| 黄色精品网站|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女仆av观看一区| 欧美午夜欧美|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大胸|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性欧美xxxx大乳国产app| 久久久美女艺术照精彩视频福利播放|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 欧美日韩精品一本二本三本|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一区91| 午夜精品久久久| 久久精品毛片| 亚洲国产高清高潮精品美女| 欧美日韩国产色站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七七久久综合桃花剧情介绍|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午夜精品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美女毛片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 欧美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欧美影院成年免费版| 亚洲国产欧美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第一页| 99精品国产热久久91蜜凸| 免费在线看成人av| 欧美77777| 亚洲天堂第二页| 亚洲缚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精品| 欧美尤物巨大精品爽| 一区久久精品| 蜜臀av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国模叶桐国产精品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www| 欧美日韩视频专区在线播放| 女女同性精品视频| 黄色工厂这里只有精品| 欧美精品成人91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欧美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沐欲| 免费亚洲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影音先锋| 国产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尤物九九久久国产精品的特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模特| 欧美国产精品v|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欢迎你|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尤物区| 欧美福利网址|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 久久精品综合网| 国产精品九色蝌蚪自拍| 久久综合影视|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欧美日韩的一区二区| 欧美午夜电影网| 亚洲一区尤物| 亚洲一区三区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色产| 一区二区不卡在线视频 午夜欧美不卡'|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一坑| 香蕉久久久久久久av网站| 欧美日韩精品二区第二页| 欧美体内she精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欧美| 黄色亚洲网站| 国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一二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视频| 欧美二区在线播放| 制服丝袜激情欧洲亚洲| 欧美一级淫片aaaaaaa视频| 欧美午夜宅男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www| 日韩西西人体444www|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日韩亚洲国产欧美| 国产麻豆精品theporn|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 蜜臀av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狠狠婷婷| 在线观看91久久久久久| 欧美区一区二|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v久久ww| 久久视频在线看| 免费一级欧美片在线播放| 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欧美色图天堂网| 黄色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私人影院| 亚洲欧美影院| 欧美性事免费在线观看| 激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