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獲得更多關注,各大廠商的新品往往在展會開始前兩天就會發布完畢,今年 MWC 也不例外。雖然每年 MWC 都會有大波新品出現,但今年的新品不僅有獨特性,在某種程度上也有共性,這或許說明了廠商對未來判斷的一致。我們真的會迎來一個新風口嗎?
VR時代的到來需要素材
HTC Vive 在此次 MWC 大會上終于公布了其消費版價格。至此,三大 VR 平臺(Oculus,Vive,Sony)也只剩索尼的 PlayStation VR 還沒有公布價格。
HTC Vive
其實價格倒不是重點,重點在于“公布價格”意味著 VR 這個看上去有些“不切實際”的產品類型終于能夠大規模民用?;蛟S正是基于這個原因,今年 MWC 上類似三星的“Gear 360”、LG 的“360 Cam”、Sony 的“Xperia Eye”這類 360 度視頻記錄工具也頻繁出現,看來所有廠商對 VR 都抱持著樂觀態度,所以才有了這些頗具“FOMO”意味的產品。
LG 360 Cam
曾有人說 2015 年是 VR 元年,事實證明并非如此;現在又有人說 2016 年是 VR 元年,從內容消費的角度來講這還是有可能的。畢竟 VR 的角色依然是內容消費工具,一旦 Gear 360 這類產品開始被光大用戶接受,再加上 Youtube 已經支持全景視頻,紐約時報開始用 VR 來報道新聞,Facebook也打算做 VR 版臉書,VR 設備的興起或許真就是時間問題了。
手機形態仍有潛力可挖
老實講手機已算是陳舊的設備形態,即便是蘋果也無法逆轉這股趨勢,放到 Android 手機中就更是如此。Android 中的“蘋果”——三星就充分證實了這點,Galaxy S7/S7 edge 雖然也有自主架構處理器與新傳感器技術作為亮點,但做的更多的還是彌補前作短板,但這并不代表手機沒有潛力可挖。
LG G5
作為僅次于三星的韓系廠商,LG 此次推出的 G5 顯然更令人“耳目一新”,雖然模塊化的“魔力槽配件”前景不明,會有多少人會接受“換下巴”這種形式也不得而知,但這畢竟是真創新,LG的勇氣與執行力值 得肯定。當然驚喜不只 LG 一家,惠普的 Elite x3 也很大程度上將微軟 Windows 10 的 Continuum 重新發揚光大,不僅新增了將手機擴展成筆記本的應用形態,還利用“軟件虛擬化”技術解決了當前 UWP 應用匱乏的問題,充分釋放了 Continuum 在移動辦公上的潛力。
HP Elite x3
手機在基本形態(直板大屏)不變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通過增加新硬件(譬如CAT S60 的熱成像儀)或拓展至其他形態(G5的魔力槽 / Elite x3 的 Continuum )的方式來實現自身功能性的增加,手機既有形態的潛力也還有很大挖掘空間。
2合1筆記本帶來的商機
雖然展會叫 MWC,但并不是只和手機有關。此次華為、聯想、阿爾卡特等都發布了一系列 2 in 1 筆記本,其中又以華為 Matebook 吸引到的眼球最多。
華為 Matebook
華為為什么要做 Matebook?按華為終端 CEO 余承東的說法:華為是為了改變 PC 低下的行業水平,說人話就是要做 Win 平臺的 Macbook。但就產品本身看來,華為相比聯想等老牌廠商其實沒有太大優勢,但結合其他廠商同樣的產品布局,我們不難發現 2 in 1 設備似乎是 PC 行業中少有的高速增長產品。
阿爾卡特 Plus 10
目前 2 in 1 設備然依舊存在屏幕大小受制約,接口較少拓展能力差等問題,但其極佳的便攜性及靈活多變的使用模式卻足以掩蓋這些缺點。再者輕薄化與輕量化已經成為硬件發 展的大方向,不管是戰略布局還是蹭增長紅利,華為這步棋都走得很妙,PC 市場多了華為也總歸會有趣一些。
智能家居不是說說而已
大家都說智能家居是“獨角獸”,但目前絕大部分產品卻只加了個無線模 塊,能連上網供手機遙控罷了。真正的智能家居什么樣?索尼新推出的概念產品 Xperia Agent 就是一個范例,它擁有攝像頭能夠觀察周邊事物,能通過自然語音與用戶進行交互,提供諸如短信、提醒、天氣在內的信息,并能控制燈或熱水器等家居產品。
索尼Agent
索尼的另一個黑科技產品 Xperia Projector 則糅合了短焦投影與手勢識別功能,能夠讓用戶在投影區域進行觸控操作,像極了科幻電影中的場景。 LG 的“球”型機器人 Rolling Bot 則是充滿了趣味性,在提供家庭監控功能的同時,還能充當寵物的逗樂工具。這些混雜了新技術與趣味性的科技產品,才應當是智能家居產品本來的樣子。
5G 距離我們并不遙遠
新形態與新設備的普及無法離開網絡支持。而 5G 很可能就是這些產物生長的土壤。如今在 5G 基站的實驗領域,諾基亞、中興、韓國電信SKT都在做工作,例如中興在本次 MWC 上就秀出了其 5G 高頻原型機,諾基亞也布置了多個“準 5G 生態系統” AirScale 基站,為5G網絡的普及打下基礎。
中興5G原型機
其次高通也表示正在積極探尋 5G 和下一代的驍龍芯片的關系,高通執行副總裁 Cristiano Amon 表示:“5G 取代 4G 的重點,就是承接關鍵型任務的能力,現在我們雖然有無處不在的無線網,但仍有一些關鍵業務依賴于有線。”除了基站、終端之外,美國思科也在 22 號宣布與愛立信、Intel 合作開發 5G 路由器,該路由器將大大降低網絡延遲,并擁有更大的容納量以連接更多設備。
目前 5G 網絡雖然仍存在于概念之中,但諸多新產品已經寄希望于此(譬如谷歌基于云端的無人駕駛汽車),廠商在商討標準之時也開始籌劃相應的硬件基礎,這事情說遠不遠說近不近,就看你從哪個角度看了。
總結
今年 MWC 上確實涌現出了不少精彩產品,廠商們對未來的描繪也更加清晰了。消費者除了買買買之外,或許也該為生于這個時代而感到幸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