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州儀器(TI)在中國大陸正啟動新一輪人員優化計劃,有市場消息稱,多路行業信源及知情人士透露,裁員主要涉及現場應用工程(FAEE)等核心技術與支持崗位,目前相關崗位調整已在部分區域逐步落地。這一調整被視為TI全球戰略收縮與業務調整的延續。
此次人員優化聚焦于FAEE崗位,該崗位直接對接客戶技術需求,是連接TI產品與市場的重要樞紐。
此前TI已多次調整中國區業務:2024年裁撤北京低端電源芯片研發團隊(約50人),2022-2023年將MCU研發團隊遷至印度,僅保留市場支持職能。
從業績數據來看,2024年,TI營收同比下降10.7%,凈利潤縮水26%。其中,工業與汽車領域作為TI營收的重要支柱,占營收的70%,但這兩個領域需求相較疲軟,導致庫存積壓嚴重。進入2025年,TI在一季度營收預計同比再降2%。
不過當前的半導體行業正處于周期性調整階段,恩智浦、安森美等同行均已啟動裁員或成本削減計劃。這表明整個行業面臨著相似的困境,市場需求的不穩定、競爭的加劇等因素促使企業紛紛采取措施來應對。
德州儀器CEO Haviv Ilan在高盛通信與技術大會上指出,半導體行業自2024年第一季度起已觸底反彈,TI運營的五個市場中有四個呈現復蘇態勢,但汽車領域尚未恢復;同時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對市場回歸造成干擾。在增長動力方面,個人電子市場率先復蘇,通信市場穩步回升,數據中心復蘇最快(增長約50%并達2022年峰值水平),工業領域復蘇已持續2-3季度,但除航空航天與國防外,其他領域復蘇水平較歷史峰值低20%-40%,這與客戶謹慎的資本投資決策密切相關?!按蠖鄶倒I行業的復蘇水平可能比之前的峰值低 20% 到 40%,我認為這與宏觀環境有關 —— 我從客戶那里了解到,他們持謹慎態度,正在謹慎決策資本投資,這使得復蘇速度稍微放緩?!盚aviv說道。
Haviv強調,TI二季度表現強勁,同比增長約15%,環比增長高于平均水平,其中中國業務受提前采購等因素推動實現近20%的環比增長,而三季度因提前采購效應消退,預計環比增長將略低于二季度水平。
在全球戰略層面,TI獲得了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16.1億美元補貼,這筆資金加速了其在猶他州新廠的建設。新廠的建設有助于TI提升生產能力,優化產業布局,以更好地應對全球市場的變化。
在中國市場,TI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國本土芯片企業在模擬與嵌入式領域快速崛起,憑借著本地化優勢、快速響應能力和不斷提升的技術水平,逐漸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這使得TI的低端產品線面臨嚴重擠壓,市場份額受到挑戰。
在國內一堆廠商要搞C2000平替之后,TI推出了一款最便宜的C2000——全新F28E12x 系列(包括F28E120SC 和F28E120SB)。 據了解,這是德州儀器 (TI) 迄今為止最經濟實惠的C2000 實時MCU系列,主要面向家用電器、數字電源和電動工具。
若工業與汽車市場需求未能在2025年下半年復蘇,行業性人員優化或將持續。這兩個領域的需求變化對整個半導體行業有著重要的影響,一旦需求持續低迷,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可能會進一步削減成本,包括裁員等措施。
TI官方暫未回應具體裁員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