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產業是全球經濟和科技進步的支柱性行業,產值已超過6萬億美元。隨著人工智能和數字化轉型的加速、綠色低碳與可持續發展的推進與全球供應鏈的深度重塑,中國電子制造業既面臨挑戰,也迎來新的機遇。如何在保持制造規模優勢的同時,實現創新驅動與價值鏈攀升,已成為產業發展的關鍵課題。
全球電子協會東亞區總裁肖茜
全球電子協會東亞區總裁肖茜日前在上海表示,中國不僅是全球電子貿易的重要樞紐,也是創新驅動的新興力量。中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完成從“制造中心”向“創新伙伴”的轉型,中國電子產業正在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升級。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R&D經費與GDP之比)達到2.68%,比上年提高0.10個百分點,略高于“十三五”以來年均提升幅度,總量超過3.6萬億元,保持穩步提升態勢。從國際比較看,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在世界主要國家中排名第12位,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平2.11%,并進一步接近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平均水平2.73%。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專利來源國,其中30%以上的新申請來自電子和數字技術領域。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勢頭強勁,2024年規模以上裝備和高技術制造業的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7.7%和8.9%,分別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9個和3.1個百分點。
當天,全球電子協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ohn W. Mitchell博士和肖莤女士共同發布了面向中國市場的“四大戰略”:標準引領、技術創新、人才賦能、供應鏈韌性。
在上述戰略的引領下,全球電子協會將在中國推動統一標準,助力企業由規模制造邁向質量與價值提升;聚焦人工智能、半導體先進封裝、新能源等前沿領域,加快研發與應用落地;每年培訓與認證6000余名工程技術人員,并通過產學研結合培養新一代復合型人才;推動數字化轉型與可持續標準建設,增強供應鏈透明度與抗風險能力。
肖莤表示,在全球電子產業快速變革的關鍵時刻,這一戰略舉措將以“創新與韌性”為核心,為中國電子產業的價值升級與全球競爭力提升注入新動能。
全球電子協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ohn W. Mitchell博士指出:“創新引領產業,韌性守護未來。全球電子產業正處在高速演進的十字路口,唯有產業鏈上下游協作,才能在挑戰中把握機遇,共同塑造一個更加智能、互聯和可持續的未來?!?strong>引領卓越電子,共創美好世界’,始終是全球電子協會不變的使命與愿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