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訪談 吉時利產品樹上再添三新成員 作為小信號測試的領導者,吉時利公司也不例外,在9月19日的京城媒體會上吉時利宣布推出三款產品,分別是最新2401型數字源表,2200系列可編程通用電源產品線,以及面向高吞吐量晶圓生產測試的半導體測試軟件的升級版KTE 5.3。 發表于:9/23/2011 1:32:01 PM NXP引進局部網絡——不受車型限制的環保方案 隨著全球政府不斷要求減少車輛二氧化碳排放,汽車制造商對如何制造出更加環保的車輛日益關注。在汽車強國——德國工作多年的恩智浦半導體汽車電子事業部業務發展總監李曉鶴說:“一提到車輛環保,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電動車,但是其實傳統車輛也有提高能效的可能性。我們的目標是降低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是目前很多發展中國家的電力供應大多來自火電廠,所以在這些國家使用的電動車其實只是讓二氧化碳的排放從汽車轉移到了火電廠,并沒有什么降低。電動車輛和傳統車輛在提高能效上都面臨著各種技術難題和解決方案” 發表于:9/23/2011 8:53:05 AM 面向醫療、工業及交通應用,“大力士”Hercules讓世界更安全 今年,高鐵、動車及電梯的安全事故頻發,引發人們對相關技術的強烈質疑。日前,央視曝光了比亞迪F3安全氣囊存在安全問題,關于中國汽車安全氣囊標準的討論也急速升溫。電子產品在醫療、工業及交通領域的使用量正在激增,安全性是絕對不容忽視的。其實,目前中國企業對安全性的重視還是相對不足,能滿足國際標準乃至最高標準的產品更是不多見,導致這種現狀的原因有很多,但是自身技術能力有限是一個重要原因。 發表于:9/15/2011 10:09:36 AM FTF帶來的心靈震撼:智能連接時代即將到來 ——記錄FTF開幕式點滴 我堅信現在正是向智能連接時代轉變的一個轉折點。而對智能連接的需求無處不在。這些設備將更加個性化,它們將知道我們正在做什么、在哪里、周圍環境并作出相應反應,這些設備會時刻開著并會一直跟隨我們。 發表于:9/8/2011 5:07:41 PM 飛思卡爾汽車電子的合作與創新 不難看出,此次FTF汽車電子仍然是主角,此次會議介紹的幾款新MCU和技術都是跟汽車有關的,而與汽車電子有關的研討會是最多的。而博世與飛思卡爾攜手開發芯片組推出汽車安全囊參考平臺以及飛思卡爾與同濟大學聯合推出的基于飛思卡爾S12 MagniV 混合信號微控制器的防夾汽車車窗升降系統參考設計特別讓記者關注。前者是強強聯合,后者是與中國大學合作。對于前者,飛思卡爾半導體全球汽車電子市場總監Stephan Lehmann在媒體會上做了詳細說明。 發表于:9/8/2011 4:59:08 PM 平板電腦背負著時代轉折的使命 此次FTF的展臺上,到處都能看到平板。不管是視頻電話、游戲,還是醫療、遠程控制等。開幕式上,飛思卡爾半導體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Rich Beyer先生請出了平板電腦的實踐者——大眾電腦公司主席兼CEO簡明仁先生,他表示:未來幾年,平板電腦將出現爆炸性地增長,增長率遠高于其他便攜產品,如圖1所示。平板電腦以其友好的交互界面以及便利性使其將應用于能源控制、環保、醫療、汽車、教育、銷售等各行各業。其實很多程度上,消費者不在乎其中的硬件設計,而是重點看軟件應用,應用才是王道。 發表于:9/8/2011 4:55:05 PM 播灑FPGA的種子 助力中國人才培養 Altera的2011亞洲創新設計大賽和電子設計文章競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筆者有幸對其發起人、組織者——Altera公司大學計劃中國地區項目總負責人徐平波(Bob)進行了專訪。 發表于:9/6/2011 2:32:00 PM 運動員、科學家、未來學家帶你看未來創新世界 一場勵志、感動、振奮人心的演講 這次FTF給我震撼最大的莫過于運動員、科學家、創新者、未來學家Hugh Herr先生所做的關于未來醫療、未來機器人的演講。可能大家對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這位Hugh Herr先生都略有所聞,因為有關他傳奇人生的勵志書及電影都曾得到過很大的反響。我也很幸運能夠親耳聽他的演講。 發表于:9/5/2011 4:16:25 PM 扎根電機市場,TI會一直走下去 致力于更智能?更安全?更綠色環保 電機無疑在社會和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TI憑借著在該領域二十多年的豐富經驗,不斷地通過嵌入式智能技術提高電機的效率。TI中國區半導體事業部市場推廣經理李志林是這樣解釋TI為什么在這個時間點特別重視馬達的:“2010年世界電機出貨量約90億套,預計2013年將超110億套?,F在已經到了電機效率飛躍提升的轉折點,更高的效率=更優異的性能+更長的電池使用壽命+更緊湊的外形設計+更少的用電?!?/a> 發表于:8/22/2011 1:44:45 PM 高線性度 低噪聲 寬帶 三大優勢齊聚 ——ADI打造業界獨一無二的雙平衡無源混頻器 無線接收機的設計工程師在工作中經常需要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混頻器的選擇。簡單地說,有源混頻器在寬帶性能方面表現優秀,但無雜散動態范圍卻表現一般;而無源混頻器雖然在無雜散動態范圍性能方面表現較佳,但工作帶寬卻不如有源混頻器。因此,工程師必須折中考慮線性度、噪聲和帶寬三個性能指標,這個過程中必然要犧牲某方面的性能。毫無疑問,這樣的選擇是無可奈何的。 發表于:8/10/2011 4:12:23 PM ?…293031323334353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