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射頻相關文章 5分鐘完成核磁共振檢查,Facebook的AI技術現在還經不住考驗 近日,Facebook的人工智能實驗室與紐約大學醫學院達成合作,嘗試將核磁共振成像(MRI)的檢查速度提高十倍。MRI的檢查速度一般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之間,如果將其檢查的速度提高十倍,未來的放射科醫生則有望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就完成檢測工作。而這看似小小的技術合作,又會給當前的醫療現狀帶來怎樣的改變? 發表于:8/30/2018 立足功率電感多元化布局,村田進一步加碼被動元件市場 我們日常所使用的電子產品背后的元器件很多都是由日本廠商制造的,就拿村田制作所來說,作為最早研發電子元器件的廠商之一,村田生產的陶瓷電容、濾波器、射頻元件等眾多產品為手機、電腦、家電等電子設備帶來了“內部革新”。 發表于:8/27/2018 前沿 | Neuromation新研究:利用卷積神經網絡進行兒童骨齡評估 近日,Neuromation 團隊在 Medium 上撰文介紹其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卷積神經網絡(CNN)評估兒童骨齡,這一自動骨齡評估系統可以得到與放射科專家相似或更好的結果。 發表于:8/27/2018 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在醫學上的應用價值無可替代,我國目前仍處于科研階段 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成像設備之一,在全球僅有四臺。在風景迤邐的懷柔雁棲湖畔,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科研樓里,就陳列著一臺完全由中國科學院自主研發的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 發表于:8/26/2018 Facebook嘗試用機器學習將MRI檢查速度提高10倍 Facebook的人工智能(AI)實驗室正與紐約大學醫學院合作,嘗試將核磁共振成像(MRI)的檢查速度提高10倍,假如成功的話,未來放射科醫生將在幾分鐘內就可以完成檢測。 發表于:8/25/2018 世平推出基于TI產品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之77G毫米波雷達解決方案 大聯大旗下世平推出基于德州儀器(TI)產品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77G毫米波雷達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基于TI AWR1642的77GHz雷達單芯片模塊方案,主要應用于車載輔助駕駛中的:盲點檢測、車道變換輔助、停車輔助、簡單手勢識別、汽車開門器應用等應用場景。 發表于:8/24/2018 中國首臺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研發成功 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成像設備之一,在全球僅有四臺。在風景迤邐的懷柔雁棲湖畔,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科研樓里,就陳列著一臺完全由中國科學院自主研發的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 發表于:8/24/2018 基于RFID的冷鏈運輸遠程監測系統研究與設計 設計并實現了一種基于RFID的冷鏈運輸遠程監測系統。該系統主要由車載終端和監測中心組成,車載終端由STC12C5A60S2單片機、SIM300無線通信模塊、GPS定位模塊u-blox NEO、RFID電子標簽和讀寫器等部分組成,完成數據采集、預處理和發送功能。監測中心利用線程池技術接收、解析并在線顯示溫濕度和定位數據。實驗結果表明,該系統性能可靠,硬件成本較低,能夠快速完成溫濕度顯示和車輛定位,適合在冷鏈行業推廣使用。 發表于:8/23/2018 3D固態激光雷達SoC芯片進入量產倒計時 激光雷達元器件的專用芯片化設計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徑,同時,高分辨率、長探測距離、車規級適配及隱藏式設計都在成為各家廠商力爭要素。 發表于:8/22/2018 加特蘭陳嘉澍:毫米波雷達領域,CMOS工藝一定會取代SiGe 2018年7月20日,由中國半導體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和芯原控股有限公司主辦,成都市投資促進委員會、都江堰市人民政府、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電子科技大學車聯網校友會協辦,成都市經信委和成都高新區支持的2018青城山中國IC生態高峰論壇于7月20日在青城豪生國際酒店隆重召開。會議以“打造智慧汽車電子產業鏈”為主題,共邀請了超過260位來自政府、高校、企業和機構的決策人員出席,共同探討智慧汽車電子產業的未來發展。 發表于:8/22/2018 基于GaAs IPD的K波段芯片濾波器 基于砷化鎵集成無源器件(Integrated Passive Device,IPD)工藝,研制出了一款性能優良的K波段發夾型帶通濾波器芯片,測試結果表明:在19.5~21.3 GHz頻帶內,該芯片濾波器的插入損耗<2.6 dB,最小插入損耗為20 GHz處2.2 dB, 帶內輸入輸出回波損耗<-25 dB,群時延波動<50 ps, 測試結果與仿真設計十分吻合。該濾波器尺寸僅為2.96 mm×1.8 mm×0.1 mm,相比傳統工藝的微波濾波器,體積大大縮小,符合當前通信、雷達等微波系統中器件小型化的發展趨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發表于:8/17/2018 一種無源射頻識別編解碼電路的設計與驗證 提出了一種基于ISO/IEC 14443協議的高頻13.56 MHz RFID芯片的數字編解碼電路結構,采用Altera FPGA搭建驗證系統,進行了系統設計的仿真與驗證。該電路實現了RFID標簽芯片通信時所需要的副載波調制后曼徹斯特編碼和修正密勒碼的解碼,并為后端的協議棧電路設計了SPI從機通信接口。 發表于:8/16/2018 基于多比特帶通△∑調制器的射頻數字功放 為提高射頻功放的線性和效率,提出了一種基于多比特帶通△∑調制器(BPDSM)的射頻數字功放結構并給出了BPDSM的設計方法。針對調制器CRFB實現結構中關鍵路徑過長的問題,利用重定時、流水線和超前計算等技術對實現結構進行了改進,將BPDSM的實現速率提高至200 MHz。提出了多電平開關功放的電路結構,將多個具有獨立電源的開關功放單元進行串聯,實現了對BPDSM輸出多比特脈沖信號的高效開關放大。最后,利用FPGA器件及分立元件實現了頻率為30 MHz的數字功放,輸出功率為10 W時效率達到60%。 發表于:8/15/2018 1 W微波無線輸電系統的發射端設計 介紹了一種小功率(1 W)、2.45 GHz微波無線輸電系統的發射端設計。直流電平經過鎖相頻率合成芯片ADF4360-0轉換為S波段的2.45 GHz微波信號,ADF4360-0的寄存器配置由MSP430控制;2.45 GHz微波信號經過由功放芯片ERA-5SM及ADL5606組成的驅動級功率放大器將功率放大到1 W,加上喇叭天線即組成了小功率微波輸電系統的發射端。利用矩形微帶整流天線接收并整流微波信號,整流后的直流電平供給負載,便形成了完整的微波無線輸電系統。詳細分析了設計參數與方法,并進行了仿真及驗證試驗。 發表于:8/15/2018 基于PN532的接觸式和非接觸式讀卡器設計 介紹了一款可以同時讀寫接觸式卡和非接觸式卡的多功能讀卡器,詳細闡述了射頻芯片PN532和主控芯片ST2211的外圍硬件電路和整個讀卡器的軟件構架。同時對讀卡器電源管理、低功耗設計、多通信方式融合等進行了較詳細的分析。 發表于:8/14/2018 ?…444546474849505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