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下屬的歐洲物理實驗室的舊辦公室,有一間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辦公室。區別于其他屋子的地方,僅僅是門上掛著一本舊書,上面寫著 “暫時離開辦公室”。然后是一個簽名——伯納斯 - 李。
這間毫無趣味可言的辦公室,卻是互聯網人一生要膜拜的圣地之一。不出意外再過幾百年會成為全人類的圣地。因為就在這里,伯納斯 - 李在 1990 年 12 月 25 日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網頁瀏覽器,自此萬維網宣告誕生。
這之后所帶來的影響,如今每個人都必然深有體會。但伯納斯 - 李不是唯一的互聯網之父,發明萬維網時,他主要依托了在 1973 年由羅伯特·卡恩和溫頓·瑟夫提出的 TCP/IP 協議。當 IP 技術與萬維網的天才想法交匯,人類等到了 IP 網絡的初時代,也迎來了真正意義上改變每個人生活與工作的信息大爆炸。
IP 網絡的價值,可能用何種贊美都無法容納。然而就像互聯網精神所展現的那樣,唯一永恒的就是創新和變化。迎來 30 歲生日,步入而立之年的 IP 網絡也在迎接又一次歷史性升級。而這次的內在驅動力或許不是歐洲物理學家的奇思妙想,而是遠在東方,來自于華為的技術探索和產業洞察。
5 月 19 日在華為第 17 屆全球分析師大會期間,舉辦了華為“引領智能 IP 網絡,加速聯接智能化轉型”峰會。峰會中,華為數據通信產品線總裁胡克文表示:“2020 年是智能 IP 網絡的商用元年。IP 網絡發展至今,從萬維網時代的 Internet IP 發展到以視頻驅動的 All IP, 現如今進入到面向 5G 和云時代的智能 IP 網絡。華為持續創新,在智能超寬、智能聯接和智能運維等方向積極投入,為客戶打造端到端的智能 IP 網絡?!?/p>
從過去 30 年激蕩的信息革命史中,我們可以發現 IP 網絡會經歷 15 年一次更迭的產業特征。而在華為看來,如今這個歷史性的變更節點又已到來,而這次 IP 網絡變革的核心動力與方向,就是 IP 網絡與智能技術的相遇。
智能技術與 IP 網絡的深度融合,就像一個轉動的魔方,正在轉動一場關于網絡迭代,關于產業數字化,關于智能世界的時代變局。
魔方的核心:當三十歲的 IP 網絡遇見人工智能
首先我們要回到歷史規律,去查明 IP 網絡是否真的正在發生 15 年一遇的迭代。
回顧 IP 網絡發展歷史,會發現從 1990 年誕生的原生 IP 網絡之后,在 2005 年左右發生了以 100GE*為特征的網絡迭代。對于廣大網絡用戶而言,當時最大的特征是網絡傳輸視頻需求的崛起,網絡游戲、在線視頻、視頻通話開始興盛,互聯網不再是僅僅能傳輸文字的存在;而對于運營商和企業網絡來說,這次網絡迭代的關鍵在于業務的全面 IP 化。網絡開始融合統一,向新的產業周期發展。
而歸納這次代際更替發生的原因,會發現 IP 網絡一直沿著帶寬、協議、運維三個維度不斷發展。當帶寬需求增大到一定程度,并且相關協議可以進行極大的簡化,運維體系能夠進行自動化迭代,那么 IP 網絡的整體迭代就將到來。
帶著這種觀察,讓我們再回到 2020 年的今天。我們可以看到今天在 5G 和千兆光纖強勢普及,企業業務全云化、AI 帶來瘋狂上漲的數據傳輸和計算需求時,對于 IP 網絡的迭代呼喚已經十分明顯。具體而言,我們可以通過幾個維度審查 IP 網絡正在今天經歷的代際更替:
一、從運營商和企業網絡的承載模型上看,5G 正在帶來大量大帶寬應用、企業全云化對網絡傳輸提出了史無前例的考驗、AI 帶來的激變不斷考驗著 IP 網絡的承載上限。
二、從用網需求上看,多元化用戶的寬帶需求同步增強。以疫情期間為例,家庭用戶用網需求和用網時間不斷增加;遠程醫療、教育、辦公成為主流;企業業務在線化不斷加深;視頻成為企業和個人用戶間的主要溝通渠道。
三、從網絡長期演進關系上看,用網目標正在發生變化。未來,從消費網絡向生產網絡的轉化已經十分清晰。工業互聯網,能源網絡、車聯網呼之欲出,那么對 IP 網絡的考驗勢必造成迭代式的增長。
隨著 5G、云、AI 的技術融合時代拉開大幕,千億級生產辦公終端的協同,100%的企業業務上云需求,97%的 AI 的采用率,都使得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巨大的挑戰。IP 網絡作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肩負起應對挑戰的準備。而這一時間節點上,除了寬帶增強勢在必行,必須保證在網絡協議和網絡運維上的進一步優化,讓超大帶寬 IP 網絡擁有落地的產業基礎。這時,一種至關重要的技術躍然紙上,那就是人工智能。
以人工智能為主的 IP 網絡智能化手段,可以基于對具體網絡使用意圖的識別和判斷,針對性保障網絡體驗。這是在帶寬不斷增大、產品性能不斷提升、體系愈加復雜的 IP 網絡中最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于是,華為對新代際更替中,占據主導地位的“IP 網絡 3.0”給出了明確定義:新周期的 IP 網絡,就是智能 IP 網絡
而這又不僅僅是個戰略判斷。在產業現實中,華為已經在數據通信領域對此進行了大量探索。并且明確提出了智能 IP 網絡在產業現實中的三大特征。
縱軸定義邊界:智能 IP 網絡的三大特征
如果說智能 IP 網絡是個魔方,起較比上一代技術體系的更新核心就是智能技術。那么這個魔方的縱軸上,就以此排列著華為對智能 IP 網絡特征的分析與總結。從 IP 網絡的帶寬核心到組網聯接,再到后續的運維管理,必須每一層產業價值中都具有智能技術的直接、深度參與,才能保證智能 IP 網絡的價值最大化,真正起到支撐 5G 與 AI 時代網絡需求的作用。
既然智能技術需要在相當長的周期中,作為讓 IP 網絡可管理、可優化的主要技術,那么就需要定義智能技術在 IP 網絡中的基礎價值和產業底座。為此,華為發布了智能 IP 網絡的三大特征,以體系化的技術界定,為我們展示了智能 IP 網絡時代的價值全貌。
1. 智能超寬:作為 IP 網絡迭代的基礎,帶寬是產業升級的中心。通過 100G 到 400G,Wi-Fi 5 到 Wi-Fi 6 的躍遷,智能 IP 網絡實現了帶寬資源大幅升級,并且基于切片帶寬隔離,實現帶寬的靈活調整,讓智能 IP 網絡能夠支撐生產互聯網的價值飛躍,邁入下一個產業代際。
2. 智能聯接:作為 IP 網絡技術優化的最主要手段,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對 IP 網絡進行主動識別和優化,是未來 IP 網絡技術向前演化的基礎。華為認為,智能 IP 網絡將可以通過識別網絡業務類型,推斷用戶的網絡意圖,達成網隨云動的彈性化部署與實時化資源調整,讓智能成為 IP 網絡永遠在線的大腦,保障用戶的聯接體驗;
3. 智能運維:面對帶寬不斷增強、業務承載類型持續多元化的 IP 網絡進化,運維管理工作是最大的挑戰。這一領域上,智能技術也將起到關鍵作用?;?AI 技術帶來的識別、判斷與主動反饋機能,IP 網絡將可以通過自動部署,實現業務的快速調整;并基于 AI 自動排障,實現主動運維,保證了網絡始終處在高可用狀態。能夠主動識別故障,主動判斷故障帶來影響并執行預案,主動維修故障。
三大特征的定義和規范,并非僅僅來自華為對未來產業的判斷。事實上,在智能 IP 網絡商用元年之前,華為已經通過智能 IP 網絡技術服務了大量客戶,進行了深度的產業實踐,并收獲了業界廣泛好評。在全面推動智能 IP 網絡體系化商用的節點上,華為也拿出了覆蓋三大主要場景的智能 IP 網絡產品與解決方案體系。
橫軸覆蓋產業:三大場景協同支撐 IP 網絡智能化
如果說從帶寬、聯接到運維的智能化,是 IP 網絡產業周期的縱向迭代;那么不同業務場景的基于真實產品與解決方案的智能化,就是 IP 網絡橫向覆蓋,完成真實產業代際更替的顯現。當智能 IP 網絡深入到各場景中心,業界會直觀看到不同領域產生的迭代效果,為 IP 網絡智能化的整體進程筑造關鍵支點。
為此,華為智能 IP 網絡創新解決方案,將“智能超寬、智能聯接、智能運維”廣泛應用于各種場景中。我們看到在園區網絡、廣域網絡、數據中心網絡三大場景中,華為的智能 IP 網絡體系已經取得了深入的產業實證價值。
首先來看企業數字化升級的關鍵,園區網絡的智能化發展。在園區網絡領域,華為 AirEngine Wi-Fi 6 獨家提供 16T16R 智能天線,實現單用戶性能達 1.6Gbps 的性能,高于業界 20%左右,基于 AI 的無線智能射頻調優可實現平均終端下行速率提升 50%以上,并且基于 AI 的智能運維系統使得平均故障修復時間(MTTR)由 4 小時縮短到 10 分鐘,大幅改善用戶體驗。這一解決方案,已經服務于 19.4 萬員工的華為園區、SONGMICS 亞馬遜德國最大家具賣家數字化倉庫等場景。而讓國人最驕傲的案例,是華為智能園區網絡,用 3 天時間就完成了火神山醫院的網絡交付,在抗疫期間發揮了難以取代的價值。
而在數據中心網絡領域,華為通過獨創的智能無損 iLossless 算法,真正實現以太網 0 丟包,實現數據計算效率比業界提升 27%,數據存儲效率提升 30%,并通過 AI 技術實現智能運維,對典型故障實現 1 分鐘感知、3 分鐘定位、5 分鐘修復,在招商銀行、中信銀行、中國人民保險等 40 多個互聯網和金融客戶的數據中心規模商用。數據中心網絡的智能化,是社會經濟邁向智能化的網絡基石,在新基建周期中具有關鍵支點的作用。
而在在廣域網絡領域,華為為運營商的業務多樣化與商業模式更迭,提供了全新的智能化網絡體驗。通過相比業界 5 倍分片精細度的 FlexE 切片實現帶寬 100%保障,通過 SRv6 基于業務意圖進行最優路徑選擇保證了關鍵業務時延可承諾,這些技術在中國移動智慧電網、中國農業銀行和北京聯通大興機場等場景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實現了關鍵業務的高品質承載。
智能 IP 網絡在各場景的覆蓋和應用,是眾多數字化升級、技術融合加速的開端與底座。只有 IP 網絡能夠滿足業務全云化、企業數字化、運營商智能化的全面需求,并通過實際更新的產業基座,為技術融合創新提供支撐基礎,我們設想的智能化、數字化發展才有了邁出第一步的可能。而回歸 IP 網絡本身,也只有與網絡承載業務、網絡需求,產業數字化的深刻融合,才能觸發 IP 網絡 30 年歷史的大變局。
就信息革命的發生而言,IP 網絡是一切故事的發源。對于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各行業生產力全面升級的智能革命來說,華為打造的智能 IP 網絡,或許又是一個原點,一篇序言。這個名為智能 IP 網絡的魔方不停轉動,能拼出很多幅關于未來的圖畫。